您好!欢迎您光临我中心的网站。我中心是具有CMA资质的环境检测实验室,长期进行建筑工程系统节能检测、室内环境质量验收检测、水质检测、土壤氡检测、电磁和噪声检测、装修材料甲醛释放量检测、家庭装修污染室内空气检测等委托检测服务,我们将夯实工作鼎立为您和全社会服务。热切希望关注我们并给予宝贵的意见,祝您工作愉快!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服务范围 > 建筑材料放射性 的检测建筑材料放射性 的检测

 

                                                   【饮食业油烟监测】

饮食业油烟监测后的验收,属于环境保护局的管理范围。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依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出具检验报告。检测合格,是验收的主要依据。

本中心的检测资质,其计量认定证书 编号:160112050173的附表(发证日期:20160125日)。

* 饮食业油烟 【序号】:56检测方法依据 : GB18483-2001  附录A  

所以,本中心,是你信得过的、具有上述检测的CMA检测资质的环境检测检测机构,你可以放心委托检测。

本中心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保证竭力做到行为公正,方法科学,结果准确,服务满意。如果您有意委托我们为您进行上述检测服务,真诚欢迎您联系我们(北京中环天成环境监测中心)  

  热线电话010-63259053         13810577428       15201680256

 

附: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饮食业油烟对大气环境和居住环境的污染,国家环保总局特制定《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本标准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全文如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饮食业单位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的最低去除效率。
  1.2 适用范围
  1.2.1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建成区。
  1.2.2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排放管理,以及新设立饮食业单位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及其经营期间的油烟排放管理;排放油烟的食品加工单位和非经营性单位内部职工食堂,参照本标准执行。
  1.2.3 本标准不适用于居民家庭油烟排放。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 3095一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Pa时的状态。本标准规定的浓度标准值均为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数值。
  3.2 油烟
  指食物烹任、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油脂、有机质及其加热分解或裂解产物,统称为油烟。
  3.3 城市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关于城市的定义相同,即: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3.4 饮食业单位
  处于同一建筑物内,隶属于同一法人的所有排烟灶头,计为一个饮食业单位。
  3.5 无组织排放
  未经任何油烟净化设施净化的油烟排放。
  
3.6 油烟去除效率
  指油烟经净化设施处理后,被去除的油烟与净化之前的油烟的质量的百分比。
  P=(c前×Q前-c后×Q后)/(c前×Q前)×100%
  式中:P--油烟去除效率,%;
  f前--处理设施前的油烟浓度,mg/m3;
  Q前--处理设施前的排风量,m3/h;
  f后--处理设施后的油烟浓度,mg/m:;
  Q后--处理设施后的排风量,m3/h。  
  4 标准限值
  4.1 饮食业单位的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限值按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级;饮食业单位的规模按基准灶头数划分,基准灶头数按灶的总发热功率或排气罩灶面投影总面积折算。每个基准灶头对应的排气罩灶面投影面积为1.1平方米。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参数见表1。

                                             表1  饮食业单位的规模划分                 
───────────────────────────────────
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
基准灶头数          ≥ 1,<3   ≥3,< 6     ≥6
对应灶头总功率       1.67, 5.00  ≥5.00,10    ≥10
对应排气罩灶面
总投影面积(平方米)      ≥1.1, 3.3  ≥3.3,6.6    ≥6.6
───────────────────────────────────
 

4.2 饮食业单位油烟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按表2的规定执行。

表2 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油烟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5.5 饮食业产生特殊气味时,参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臭气浓度指标执行。
  6 监测
  6.1 采样位置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部位。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1.5倍直径处,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D=2AB/(A十B),式中A、B为边长。
  6.2 采样点
  当排气管截面积小于0.5平方米时,只测一个点,─────────────────────────────────── 

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2.0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60         75         85 
───────────────────────────────────

5 其它规定
  5.1 排放油烟的炊食业单位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证操作期间按要求运行。油烟无组织排放视同超标。
  5.2 排气筒出口段的长度至少应有4.5倍直径(或当量直径)的平直管段。
  5.3 排气筒出口朝向应避开易受影响的建筑物。油烟排气筒的高度、位置等具体规定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制定。 

  5.4 排烟系统应做到密封完好,禁止人为稀释排气筒中污染物浓度。取动压中位值处;超过上述截面积时,则按GB/T 16157-1996有关规定进行。 
  6.3 采样时间和频次
  执行本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指标体系时,采样时间应在油烟排放单位正常作业期间,采样次数为连续采样5次,每次10min。
  6.4 采样工况
  样品采集应在油烟排放单位作业(炒菜、食品加工或其它产生油烟的操作)高峰期进行。
  6.5 分析结果处理
  五次采样分析结果之间,其中任何一个数据与最大值比较,若该数据小于最大值的四分之一,则该数据为无效值,不能参与平均值计算。数据经取舍后,至少有三个数据参与平均值计算。若数据
之间不符合上述条件,则需重新采样。
  6.6 监测排放浓度时,应将实测排放浓度折算为基准风量时的排放浓度:
  c基=c测×Q测/nq基
  式中:c基--折算为单个灶头基准排风量时的排放浓度,mg/m3;
  Q测--实测排风量,m3/h;
  c测--实测排放浓度,mg/m3;
  q基--单个灶头基准排风量,大、中、小型均为2000m3/h;
  n--折算的工作灶头个数。
  7 标准实施
  7.1 安装并正常运行符合4.2要求的油烟净化设施视同达标。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可视情况需要,对饮食单位油烟排放状况进行监督监测。
  7.2 新老污染源执行同一标准值。本标准实施之日之前已开业的饮食业单位或已批准设立的饮食业单位为现有饮食业单位,未达标的应限期达标排放。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批准设立的饮食业单位为新饮食业单位,应按三同时要求执行本标准。
  7.3 油烟净化设施须经国家认可的单位检测合格才能安装使用。
  7.4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


  附录A

  饮食业油烟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
  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A.1 原理
  用等速采样法抽取油烟排气筒内的气体,将油烟吸附在油烟雾采集头内。将收集了油烟的采集滤芯置于带盖的聚四氟乙烯套筒中,回实验室后用四氯化碳作溶剂进行超声清洗,移入比色管中定容,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油烟的含量。
  A.2 试剂
  A.2.1 四氯化碳:在2600cm-1~3300cm-1之间扫描吸光度值不超过0.03(4cm比色皿),一般情况下,分析纯四氯化碳蒸馏一次便能满足要求。
  A.2.2 高温回流食用花生油(或菜籽油、调和油等)。高温回流油的方法:在500ml三颈瓶中加入300ml的食用油,插入量程为500摄氏度的温度计,先控制温度于120摄氏度,敞口加热30min,然后在其正上方安装一空气冷凝管,升温至300摄氏度,回流2h,即得标准油。
  A.3 仪器和设备
  A.3.1 仪器:红外分光仪,能在3400cm-1至2400cm-
1之间吸光值进行扫描操作,并配合4cm带盖石英比色皿。
  A.3.2 超声清洗器。
  A.3.3 容量瓶:50ml、25ml。
  A.3.4 油烟采样器与滤筒。
  A.3.5 比色管:25ml。 
  A.3.6 带盖聚四氟乙烯圆柱形套筒。
  A.3.7 烟尘测试仪,其采样系统技术指标要求参照GB/T 16157-1996。
  A.4 采样和样品保存

  A.4.1 采样:
  采样布点、采样时间和频次、采样工况均见标准正文中。
  A.4.1.1 采样步骤
  参照GB/T 16157-1996的烟尘等速采样步骤进行。
  (1)采样前,先检查系统的气密性。
  (2)加热用于湿度测量的全加热采样管,润湿干湿球,测出干、湿球温度和湿球负压;测量烟气温度、大气压和排气筒直径;测量烟气动、静压等条件参数。
  (3)确定等速采样流量及采样嘴直径。
  (4)装采样嘴及滤筒。装滤筒时需小心将滤筒直接从聚四氟乙烯套筒中倒入采样头内,特别注意不要污染滤筒表面。
  (5)将采样管放人烟道内,封闭采样孔。
  (6)设置采样时间,开机。
  (7)记录或打印采样前后累积体积、采样流量、表头负压、温度及采样时间。
  (8)油烟采样器采集油烟。
  A.4.2 样品保存:收集了油烟的滤筒应立即转入聚四氟乙烯清洗杯中,盖紧杯盖;样品在24小时内测定,可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7天。
  A.5 试验条件
  A.5.1 滤筒在清洗完后,应置于通风无尘处晾干;
  A.5.2 采样前后均保证没有其它带油渍的物品污染滤筒。
  A.6 样品测定步骤
  (1)把采样后的滤筒用重蒸后的四氟化碳溶剂12ml,浸泡在聚四氟乙烯清洗杯中,盖好清洗杯。

 

                                         (2016-04-26     房老师   改编)

Copyright ©2013 北京中环天成环境监测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网站制作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27号楼二层218号 邮编:100010 备案号:京ICP备13015732号-1